[1]李娜,指导:郭瑞华.小议豆科治乳病药物的药性规律[J].西部中医药,2015,28(05):98-100.
点击复制
小议豆科治乳病药物的药性规律
《西部中医药》[ISSN:2096-9600/CN:62-1204/R]
- 卷:
-
28
- 期数:
-
2015年05期
- 页码:
-
98-100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15-05-15
文章信息/Info
- 文章编号:
-
1004-6852(2015)05-0098-03
- 作者:
-
李娜,指导:郭瑞华
-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 关键词:
-
中华本草; 豆科; 治乳病药物; 药性规律
- 分类号:
-
R655.8
- 文献标志码:
-
B
- 摘要:
-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为临床服务的宗旨,找出豆科药物治疗乳病的共性和个性,为完善中药学理论提供支撑,同时为指导临床应用豆科治乳病药物提供借鉴。方法:从《中华本草》中筛选出治疗乳病的豆科药物(豆科治乳病药物)共60味,分析选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结果:豆科治乳病药物多甘平,主归肝、脾经,无毒者占大部分,可入食者多,第一高频功效为解毒,以治疗乳痈为主;甘平归脾胃经的豆科药物多可治疗产后缺乳的虚证,即乳汁不足;有通乳作用的豆科药物多性甘辛温,且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多有通乳的效果;而性味苦寒,多归肝、肺经的豆科药物以治疗乳痈为主,说明乳痈的致病因素与患者的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性味偏于辛苦温的豆科药物则有软坚散结的功效。结论:豆科治乳病药物主要高频功效为解毒、利水利湿、健脾、散结等,以治疗乳痈、水肿、淋证、乳汁不通、乳汁不足、乳癖等为主,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作者简介:李娜(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临床文献。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