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 /oa 简约远程中医诊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183 目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严重,中西医在其防治领域各有所长。疫区隔离区内患者多,中医个体化诊疗程度较低。因此利用手机和互联网开展简约远程中医诊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救治和疫情控制。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1 2 260209 李赟1,王彩弟2,王建云2,刘凯1△ 从“三瘀”阻滞三焦论治胃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758 基于“瘀之为病谓之瘀”,提出“三瘀”是气郁、痰淤、血瘀统称的观点。认为正气亏虚、伏邪内藏是胃癌基本病因;三瘀阻滞三焦,癌毒内生是核心病机;扶正气、抗癌毒、通三瘀、畅三焦为基本治则,调理中焦脾胃尤为重要。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1 3 24861 姜琳1董青2 齐文颖1刘少玉1王静1 贾玫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临床特征与辨证论治——甘肃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192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所致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爆发以来,张志明教授被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任命为COVID-19中医防治组组长,全程跟进甘肃省COVID-19的治疗工作,并根据甘肃省COVID-19的形势和发病特点,在疫情的防控过程中极力推荐和支持中医药的使用,在保证甘肃省所有COVID-19患者“一人一方”的中医治疗策略前提下,中西医并重,各取所长,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3 4 317705 宋忠阳1,雍文兴2,张利英3,王功臣4,王庆胜5,刘永琦3,张志明2△ 西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特点及防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231 结合西北地区地域特点、发病时令及易感人群体质,从五行脏腑气机气化角度探讨此次疫情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国家级名中医刘华为教授认为本病当属“寒湿疫”,证型为“寒湿束表,热郁津伤”,病位在肺脾,方选藿香正气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5 6 275117 杜洪霖1,马战平2△ 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与防治探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283 近期,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爆发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导COVID-19诊疗工作。通过对我国COVID-19的国内疫情发展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阐述中医药对COVID-19的防治理念。甘肃省注重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抗击疫情方面成效明显。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7 8 298590 潘文1,李盛华2,王晓萍2,罗向霞2 中医药应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400 阐述了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识,分析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并提出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的作用,为制定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9 10 280631 李盛华1,潘 文2,赵多明1,马永鹏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骨伤科疾病的诊疗思考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259  从疫情时期骨伤科疾病的形势与解决方法、分类诊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4方面入手探讨在疫情关键阶段,如何做到既能满足骨伤科患者的诊疗需求,又能保质保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最大努力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骨伤科医生应在依照指南和诊疗常规,做好骨伤科疾病的分类诊疗及自身防护措施的同时,科学、合理、有效地处理骨伤科疾病。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11 12 275963 王 雷1,李盛华2,周明旺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留观隔离期的护理体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27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留观隔离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入院评估、疫情上报、留取标本,病情观察等,对新冠肺炎留观疑似患者给予生活护理、出入院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同时加强病房环境管理、终末消毒等科学防控。结果:应重点关注新冠肺炎疑似留观隔离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人文关怀,帮助和指导患者积极应对病情,平稳度过留观隔离期,为进一步救治奠定良好基础。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13 14 273031 杨海侠1,张银萍2△,杨长虹1,赖靖玥1,王纪云1 北京顺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临床证候与CT表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451 目的:通过分析北京市顺义区集中收治的3个家庭聚集性病例,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中医临床证候及早期CT表现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0日至2020年2月20日顺义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定点收治的12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资料,包括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和CT表现等。结果:本病起病隐匿,家族聚集性强。中医证候采集提示病机为“湿” “寒” “热” “毒”,舌暗,舌苔以白腻或黄腻为主,症状以发热、咳嗽等为主,CT表现较为典型。结论:临床诊疗时可根据流行病学、症状体征及CT诊断快速判断,中医药早期介入,控制疫情扩散。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16 281155 丁潇1,2,邹忆怀3△,辛大永1,张虎1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440 探讨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单味中药、中成药、复方汤剂救治患者,以期更好发挥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该传染病的作用。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18 267799 桑天庆,周红光△ 武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及病机特点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402 目的:通过分析火神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武汉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指导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笔者参与诊治的武汉火神山医院228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228例患者中有发热症状228例(100%);咳嗽、咯痰198例(86.8%),倦怠乏力138例(60.5%)、胸闷气短178例(78.1%),咽痛97例(42.5%)、食欲下降119例(52.2%)、肌肉酸痛74例(32.5%)。通过对舌象进行分析,辨证分型寒湿郁肺证16例(7.0%)、湿毒郁肺证57例(25%)、疫毒袭闭证147例(64.5%)、虚证8例(3.5%)。结论:武汉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病性多数为“湿热证”,舌红苔黄说明热象突出,中医药治疗要遵循“三因治宜”的原则进行辨证论治。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20 220950 闫向勇,李 俊,燕忠生△ 甘肃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护理管理体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633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在武汉暴发并迅速传播至全球,受到全球人民的广泛关注。笔者作为甘肃省第一批援鄂队员中支援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隔离病房一线护理人员,从感染防控、护理排班、护理质控、护理培训及团队凝聚力培养方面将23天的工作经验进行小结,为更好地做好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疾病防控和医疗救治提供参考。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22 254673 张燕琴,孔维维,禇晓霞,陈丽梅,杜雨津,南英姬,胥 飞,唐兰兰,唐锐△ 岭南道地药材在中山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494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因地制宜”理论,充分运用岭南道地药材,全程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防治,总结中山地区使用道地药材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以期为中医防治新冠肺炎提供借鉴和帮助。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24 260541 曾建峰,李乐愚,缪灿铭,缪英年,孟繁甦,陈星谕,李 娜,丘奕文,阚丽娜,曾婷婷,赖海标△ 从中西医不同角度分析麻杏石甘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422 通过现有关于麻杏石甘汤合剂及其中单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有祛痰、镇咳、平喘、解热的作用,该方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炎、抗病毒等功效,其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所引发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其对于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西医理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26 262207 朱玉,黎玉婷,姚德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临时整合病房组织与管理的SWOT分析及防控策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47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中临时整合病房的组织与管理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SWOT 态势分析法对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中临时整合病房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临时整合病房中的工作人员、患者及陪护均通过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口罩佩戴、手卫生、消毒、自我隔离意识知晓率及执行率达到100%;同时筛查人员385人次,发现有呼吸道症状7人,发热4人,经进一步排查未发现新冠肺炎感染及疑似病例。结论:SWOT分析有利于更快找出临时整合病房组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新冠肺炎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对特殊时期临时整合病房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及参考价值。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28 285311 王娟,雷铖,谭洁,张丽,刘春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SAR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中医认识的异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702 2019年12月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与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病原体同属β亚型冠状病毒且基因存在一定的相似度。因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二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中医认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较明显差异。故在此进行梳理、鉴别,以期提高对新冠肺炎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并为目前新冠肺炎的诊疗提供思路。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30 296937 李浩然1,熊轶敏2△ 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456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已经蔓延至全国各地,其具有传染性、致病性、隐匿性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自第三版(试行版)开始将新冠肺炎纳入中医“疫病”范畴。作为甘肃省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本人通过对3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治,认为甘肃省新冠肺炎的病机仍然以湿邪为主,热郁明显且易化热,病变部位在肺脾,诊治时强调分期分型论治,以“祛湿”为主线,贯穿始终,同时突出舌诊的重要性。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32 296722 邴雅珺,孙涛,丁欢阳 全国名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汇总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533 目的:分析汇总全国多位中医临床专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方案,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2月19日(含)之前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文献。对筛选的文献从预防方案和治疗方案两方面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全国中医临床专家对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文献20篇。其中有11篇文献对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涉及到预防措施文献9篇,措施方案12项,涉及到治疗措施文献14篇,其中9篇以四期(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为一线临床诊疗方案。结论:全国各中医临床专家根据所诊治的新冠肺炎的经验,从多个角度对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机、预防、分期辨证论治进行了探讨。临床工作者们应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饮食习惯、民众的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进行因时、因地、因人预防及治疗。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34 1156808 李跃彤1,黄平平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622 通过复习文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埃博拉病毒病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等方面的异同,发现两者在病毒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等方面具有差异,因此提出了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做好个人防护和隔离,加强医护人员防护,落实精准防控,发挥中医药防控优势。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36 368446 唐志岚,牛志军,朱鹏展,沈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体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0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高易感性,而且传播范围广、传染源复杂、传染途径多样。发热门诊作为疫情防控的首要阵地,是职业暴露的危险场所,因此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便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在职业暴露防护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相关要求,物理隔离和行为隔离并重,并注重该人群的躯体健康监测和心理健康辅导。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38 352914 甘培英,董晓燕,陶贵彦,吴秀英,周晓瑾 基于“三因制宜”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防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648 根据我国古代医家对疫病的认识和诊疗经验,结合“三因制宜”理论探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具体方案,指出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效药物,可根据地域、气候特点、个人体质、年龄的差异,根据《黄帝内经》中“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理论来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做到“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并经中医药精准辨证遣药治疗,其效果已得到患者广泛认可。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40 343095 邓鑫,朱文琳,王建超,文彬,银艳桃 多单位成员组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队护理团队建设状况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703 通过介绍护理团队建设情况探讨多单位成员组建一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队护理团队建设管理方法,指出护理团队人员年龄、职称、职务、专业比例的合理搭配,移动信息技术在人员信息采集、培训中的使用,支援方与被支援方良好的互信合作,切合实际的护理分组、人力安排及护理培训,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及时调整的护理工作流程,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给予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均起到了不断促进防控护理管理疫情工作良好开展的作用。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42 260613 唐锐1,张燕琴1,张卫平2,徐小艳3,杨明霞4,伍严骏5,杜雨津1,杜霄6,李娟6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150 从“治未病”思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控中的体现、中医理论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优势及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临床有效3方面入手探讨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防治,指出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乱、疟疾、麻疹、痢疾、猩红热及SARS等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辨证论治是起效的关键;早期介入直接关乎最终疗效;望闻问切是基本方法。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以促进中医药在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44 253909 汪六林1,巴元明1,2,3△,李 刚2,3,李成银2,3,李伟男2,3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探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12445 目的:探讨通腑开窍涤痰中药辅助神经保护类西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共84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神经保护类西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通腑开窍涤痰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GCS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IP-1α和GF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开窍涤痰中药辅助神经保护类西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治疗能够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生存质量,并有助于抑制脑部炎症和异常氧化应激反应;而有效下调MIP-1α和GFAP水平可能是其疗效优势的重要作用机制。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46 289297 李建民,王艳丽,王敏,尹云霞,张世棋,穆永茂,张前进 滋阴补气祛瘀饮联合西药对ACA阳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810259 目的:探讨滋阴补气祛瘀饮联合西药对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阳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疗效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CA阳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性激素每次2 000 U,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阴补气祛瘀饮,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ACA转阴率,远期妊娠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指标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ACA转阴率及远期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性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孕酮(progesterone,P)及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滋阴补气祛瘀饮联合西药可有效缓解ACA阳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远期妊娠率,促进ACA转阴,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并有助于调节性激素水平。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48 270417 曾利1,高琼2 中医传统功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Meta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908561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多种传统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收集中医多种传统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筛选和文献质量评价后,运用Stata 14软件对纳入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RCT(中文18篇,英文2篇)文献,共1841例高血压患者,其中治疗组912例,对照组92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传统功法降压的效应值优于步行{收缩压[SMD=0.61,95%CI(0.41,0.81),P<0.001]、舒张压[SMD=0.33,95%CI(0.14,0.53),P<0.001]}及空白对照{收缩压[SMD=0.90,95%CI(0.40,1.39),P<0.001]、舒张压[SMD=0.85,95%CI(0.53,1.17),P<0.001]},传统功法联合降压药降压的疗效{收缩压[SMD=0.93,95%CI(0.68,1.18),P<0.001]、舒张压[SMD=0.79,95%CI(0.53,1.04),P<0.001]}较单用降压药好,传统功法+降压药、健康教育后降压效应也优于降压药联合健康教育{收缩压[SMD=1.09,95%CI(0.80,1.38),P<0.001]、舒张压[SMD=1.21,95%CI(0.51,1.91),P<0.001]}。结论:传统功法与其他非药物治疗方式相比,可能有一定优势,但与药物治疗相比是否更有效,仍需更多临床研究进行探讨。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50 33792 张晋,宋昌梅,杲春阳,张兰凤 拖线疗法治疗难愈性窦瘘类疾病疗效及医患评价调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911173 目的: 观察拖线疗法治疗难愈性窦瘘的临床疗效, 同时调查医生和患者对该项技术的评价情况。 方法: 采用多中心、 前瞻性、 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疗效指标(治愈率、 愈合时间)以及次要疗效指标(分泌物量、 脓腐量、 肉芽生长量、 上皮生长量等)中医症状与术后患者疼痛评分; 并在出院时对医生和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 综合评价拖线技术。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 360 例, 实际完成观察 320 例。 拖线疗法组 (治疗组) 163 例中乳腺部位 36 例, 肛周部位 83 例, 皮肤部位 44 例; 切开疗法组 (对照组) 157 例中乳腺部位 35 例, 肛周部位 85 例, 皮肤部位 37 例。 两组患者术后 3 个月最终随访均全部治愈,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各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术后创面总体分泌物量多于对照组, 术后 2 周内差异最明显; 治疗组术后创面总体肉芽及上皮生长量优于对照组, 术后 1 周至术后 4 周内差异最明显; 术后疼痛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医生群体认为两种手术方式在技术掌握难易度、 可操作性、 成熟度、 稳定性、 安全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肛肠及皮肤组研究人员认为拖线疗法相比切开法更易实现操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皮肤及肛肠部位窦瘘患者对拖线疗法的满意度及接受度更高 (P<0.05) , 同时, 肛肠部位患者更愿意将拖线疗法向其他患者推荐 (P<0.05) ; 拖线疗法相比切开疗法不增加患者医疗经济负担 (P>0.05) 。 结论: 拖线疗法治疗难愈性窦瘘具有愈合快、 疼痛轻、 疗效确切等优点, 同时拖线疗法在标准化操作方面具有优势, 患者的满意度、 接受度更好。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52 346291 陶晓春1 梁宏涛1* 姚一博1 张强1 王琛1 王波2 陆金根1 “甘肃方剂”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158 以实际医案为例,对“甘肃方剂”分期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指导临床诊治。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54 528868 王兰娣,杨志华,王建云,舒 劲△ “新冠肺炎”时期人群心理危机及应对措施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449 当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部分人群表现出恐惧、焦虑、抑郁、失眠和不安等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及时关注和缓解这种不安情绪,不仅会影响新冠肺炎的治疗和预后,也会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当前可能或已经出现心理危机的新冠肺炎患者、医护人员和普通群众采取个体化的应对措施进行心理关怀和心理治疗不仅可以防止和减轻重大疾病创伤后的恐惧心理,还能促进疾病的恢复和心理康复。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56 289456 王渊1,韩祖成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更新释读与体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1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更新至第六版,现就各版《方案》中中医部分的变化和特点进行释读,以期对当前及今后中医药参与疫情救治工作有所启发。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58 551362 崔翔,毛娅,江自成,王晓玲△ 北京民国医药卫生档案中“防疫治疫”成药的整理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146 以民国时期防疫治疫的成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理研究,目前发现了10种中成药,大致可分为治疗瘟疫的神犀丹、普济解疫丹、防疫至宝丹、紫雪散、清瘟解毒丸;治疗风温的消瘟丸;治疗天花的玉红膏;预防瘟疫的消毒避瘟散、避疫香粉、避瘟散。并对这些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制作、用法以及主治功效进行整理,提出在现代防疫治疫工作中,应该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重视防疫治疫中成药的研发工作。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60 364565 熊益亮,张弓也,王群,杨嘉祺,任北大 从“寒湿疫”论治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788 目的:观察从“寒湿疫”角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COVID-19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宣肺透邪、解表开闭、散寒祛湿中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淋巴细胞亚群)及胸部CT变化情况。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所有患者出院时均无咳嗽、咯痰、胸闷等明显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均在出院前恢复正常;胸部CT主要表现治疗后均有改善。结论:从“寒湿疫”论治普通型COVID-19,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COVID-19的中医病因可能与“寒湿”有关。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62 318919 汤伯宗,田成,徐庆年,陆云飞,杨宗国,叶晨,时佳,吕莹,陈姼姼,殷科珊,陈晓蓉 从“六经传变”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535 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应用“六经传变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传变,判断其预后,临床可顺应六经特点,从脏腑经络出发通过脏腑导引、艾灸针刺经络、六经病欲解时来防治新冠肺炎。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64 279376 吴二利1,雷根平2△,董盛2,周锋2,袁普卫2,李京涛2,陈敏2 从“燥”论治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痰栓问题*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433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黄帝内经》理论,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起于外燥,后内传中焦,影响脾胃运化导致痰湿,最后深入下焦,转为内燥。肝肾阴亏,真水涸竭,熏蒸于肺,炼液为痰为栓。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除口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指南(第七版)推荐的人参、附子、山茱萸回阳救逆外,治疗还可按《黄帝内经》五行学说,取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之理,予大剂量麦冬或可帮助清除远在肺泡的痰栓。其机制可能与麦冬抗炎、抗血栓、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抑制胶原蛋白表达有关。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66 257575 宋元泽,李兴芳△ 德阳市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信、行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102 目的:了解四川省德阳市公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知、信、行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采取网络邀请方式对四川省德阳市947名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认知者共847人(89.4%),正性态度者共908人(95.55%),良好行为者共691人(72.9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1)认知方面:26~35岁年龄组(OR=0.514,95% CI:0.308~0.857)、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OR=2.112,95% CI:1.254~3.555)、医学背景者(OR=3.990,95% CI:1.914~8.315)与高认知水平相关联(P<0.05);2)态度方面:26~35岁年龄组是≤25岁年龄组正性态度的0.413倍(95% CI:0.173~0.983);3)行为方面:≤25岁年龄组是>35岁年龄组良好行为的0.563倍(95% CI:0.382~0.830),26~35岁年龄组是≤25岁年龄组良好行为的1.944倍(95% CI:1.354~2.792),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是本科以下良好行为的0.718倍(95% CI:0.518~0.997),医学背景者是非医学背景者良好行为的0.677倍(95% CI:0.480~0.956)。结论:德阳市公众的COVID-19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高、防护态度较积极,但防护行为执行较差,卫生部门应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促进公众建立防护行为。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68 521765 熊倩1,何琳2△,李晓燕1 基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论探讨疫病的中医防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26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当前全球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医在几千年的防疫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体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始终指导着整个防疫过程。中国在防治COVID-19方面灵活运用此理论,未罹病者提前做好科学有效的预防工作;罹病者积极使用中医中药以避邪深入、祛邪于外;病愈者使用中医中药扶助正气、防止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70 291834 张闯1,张夏梦2,夏雨果1,梅雪峰1,田英1,陈岚1,赵娟1,曾文彤1△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探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429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形成根源、流行条件、发病机理及总体治疗策略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对此次疫病的治疗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的防护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72 293876 陈金红1,李晓凤2,杜武勋2 马战平主任医师从中医防“疫”角度谈新冠肺炎之预防*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731 ] 马战平主任医师认为祖国医学在“疫戾”的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防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74 629739 李桐1,马战平1,2,3△,李猛2,3 陕西咸阳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证候特征及其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666 目的:通过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咸阳地区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今后临床辨证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我院收住确诊的17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症状和舌脉在初期、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的特征。结果:1)本地区确诊的17患者均为湿热疫毒所致;男性居多(10例),平均年龄(39.70±11.16)岁,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4.4±3.6)d,有基础疾病者占23.5%(4/17),病发前2周有湖北地区旅居史者占82.4%(14/17),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占52.9%(9/17);呈家庭聚集性发病者占47.1%(8/17);普通型居多82.4%(14/17)。2)首发发热者占76.5%(13/17);发热患者体温范围37.4~39.0℃,平均体温(38.01±0.44)℃;发热持续时间1~15天不等,平均(6.01±0.33)d。3)17例寒湿郁肺型排在前6位的症状是发热、咽干、咳嗽、倦怠乏力、咳痰、恶心呕吐;舌质多淡红56.3%(9/16)、苔多白腻81.3%(13/16);以濡脉为主68.8%(11/16)。11例疫毒闭肺型排前6位症状是倦怠乏力、胸闷、咳痰、脘痞、气短及发热、喘息、纳差(后3个并列);舌质多红54.5%(6/11)、苔黄腻或黄燥63.6%(7/11);以滑数脉为主63.6%(7/11)。2例内闭外脱型均有神志异常、咳痰、气短、大便干症状;均表现为舌质紫暗、苔厚腻;脉浮大无根或滑数。恢复期共16例,其症状排前5位的是倦怠乏力、纳差、气短、大便异常和咽干;舌质淡62.5%(10/16)、苔白腻75.0%(12/16);脉细弱87.5%(14/16)。结论:咸阳地区新冠肺炎病性属湿热疫毒;病位在上焦肺脏,可及中焦脾胃;临床分为寒湿郁肺型、疫毒闭肺、内闭外脱和脾肺气弱4型进行辨证治疗。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76 268432 曹雪,刘小莹,郭团茂,蒲秀玲,庞乐,苏海生,袁军民△ 通过时间轴浅析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山西省中医院经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688 根据山西省首例确诊患者、《山西省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及WHO明确命名,通过时间轴浅析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中医认识,并介绍山西省中医院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以期同道参考,早日控制疫情。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78 272578 张福鹏,谭利国,刘光珍,郝旭亮,李辉,郝淑兰,张锦峰,王晞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眼传播及其防控探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292 通过中西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及文献复习,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经眼传播的可能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的合理措施。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80 218821 苏莉,刘永民,刘永红,王亦山,柳青,白蕾琪 用德尔菲法确定德阳地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推荐方案*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2698 目的:确定德阳地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推荐方案。方法:在前期资料研究和回顾医院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对德阳市13位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控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计算积极系数、不重要百分比和协调系数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两轮问卷调查显示专家积极程度高、意见较集中、意见协调程度尚可,一致性较好,并由此构建了“中医内治”“中医外治”“情志调适”“饮食起居”“健康运动”5个维度、39项策略的中医药预防推荐方案。结论:通过两轮德尔菲法问卷调查基本确定了德阳地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推荐方案的框架和条目,对本地区开展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提供了参考,确保本地区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工作能安全、有序地开展。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82 355924 罗文君,陈帅,谌业俊,刘艳,邱俊△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2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78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按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温阳化湿方及湿热宣肺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率,淋巴细胞比率恢复情况及病情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发热、咳嗽、乏力、胸闷气短、咽痛、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缓解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下降改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进展为重型、危重型患者对照组多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淋巴细胞恢复,降低病情进展风险。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84 231509 闫向勇1,2,燕忠生1,李俊1,2,王江雨1,2,张炼1△ 基于大数据分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5232 目的:整理分析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相关的研究文献,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新冠肺炎”的相关研究文献,按照文献纳入标准,使用bibexcel软件绘制关键词矩阵,采用VOSviewer软件绘制网络图谱。分析相关文献中涉及与新冠肺炎有关的方药、核心方剂、基因名称及研究中出现的高频关键词。结果:从该理论所涉及的方药来看,核心中药以生地黄、玄参、火麻仁为主,主要功效是清热凉血、润肠通便。核心方剂以射干麻黄汤、清热化痰通腑方、宣白承气汤为主,其主要功效是清肺泻下止咳;从涉及的基因来看,处于核心地位的有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破坏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新冠肺炎相关性研究的核心关键词有宣畅气机、开窍醒神、达原饮、肺炎、细胞因子风暴,说明要重视细胞因子风暴参与的机制研究以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达原饮。结论:为了更好地治疗新冠肺炎,应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为指导原则,临证中注意调节患者呼吸功能与大肠传导功能,治疗时注重保持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保持大便通畅,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86 87 289591 高淑美 基于各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探讨香囊等佩香疗法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3414 目的:梳理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过程中佩香疗法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推进香囊等佩香疗法应用打下基础。方法:基于文献及各省已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遴选相关应用加以研究及理论探讨。结果:在24个省市官方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中,有4省,另有武汉相关防治方案中明确推荐香囊及佩香疗法,具有一定特色。结论:需要守正创新,进一步研究并规范佩香疗法的应用,促进其发展。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88 24064 辛宝1,滕春风1,尹倩1,胡晗1,余玮1,陶晓雯1,张小飞2 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及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905232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及瑞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 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联合瑞替普酶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治疗,7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1β, IL-1β)、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血浆组织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minogen activator, t-PA)、 1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水平, 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lce scale,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1.7%(55/60), 优于对照组的 83.3%(50/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CRP、 TNF-α、 IL-1β、 MDA、 PAI-1 及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 SOD、 NO、 t-PA 及 ADL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 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及瑞替普酶能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 调节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 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能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效果优于丁苯酞联合瑞替普酶。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90 91 277155 刘华1, 崔秀卿2, 邢金梅2, 时岩2 基于个体症状变化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实施PBL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911489 目的: 探讨基于个体症状变化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急性期患者实施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3 月至 2019年 2 月间收治的 90 例 ACI 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健康教育方法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观察组采用 PBL 式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干预 2 周后脑梗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康复训练依从性, 干预前、 干预 2 周后,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 GSES)] ,随访 3 个月评估患者生活方式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Ⅱ, HPLP Ⅱ)] 、 功能恢复情况 [改良 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L)、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 FMA)] 。结果: 随访 3 个月后, 两组 MBL、 FMA 均高于干预前(P<0.05), 观察组增幅大于对照组(P<0.05)。 干预 2 周后, 观察组 ACI 健康知识问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2 周后, 两组 SAS、 SDS 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 两组 SES、 GSES 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 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 3 个月后, 观察组 HPLP Ⅱ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2 周后, 总依从率观察组为 95.24%(40/42), 对照组为 81.25%(39/42),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个体症状变化对 ACI 急性期患者实施 PBL 式健康教育效果良好, 能对患者生理心理、 依从性等多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92 93 283944 许玉军1, 孙培养2, 王涛2, 余爽3△, 刘琨4, 胡美婷1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开展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911495 目的: 观察基于行为转变理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开展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 100 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评分、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 abbreviated version, QOL-BREF)评分; 比较两组改良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分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统计两组患儿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疾病认知度评分及 QOL-BREF 评分两组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mMRC 分级 0级 17 例, Ⅰ级 19 例, Ⅱ级 12 例, Ⅲ级 2 例; 对照组 mMRC 分级 0 级 6 例, Ⅰ级 21 例, Ⅱ级 18 例, Ⅲ级 5 例。mMRC 分级情况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态度、 护理技术、 健康教育满意率观察组分别为96.00%(48/50)、 94.00%(47/50)、 90.00%(45/50),对照组分别为 84.00%(42/50)、 80.00%(40/50)、 74.00%(37/50)。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 4.00%(2/50), 对照组为 16.00%(8/5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干预, 能提高疾病认知度, 减轻患儿呼吸困难程度, 改善生活质量。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94 95 285976 李素娟1 彭万胜2 陈开泉1 自拟黄归汤联合来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源因子水平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1908221 目的 探讨自拟黄归汤联合来氟米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1组应用自拟黄归汤治疗,对照2组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应用自拟黄归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并对三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改善情况、肾功和炎性因子指标。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P<0.05);研究组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肾功能优于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P<0.05);研究组炎性因子指标好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自拟黄归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效果理想,降低了患者血清色素上皮源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病情。因此,自拟黄归汤联合来氟米特在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97 98 731877 姜敏 杵针治疗颈椎病随机对照试验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008070 摘要:通过搜索Pubmed、Cochane Library、Embase、Medline、CNKI、VIP、万方、CBM八大数据库检索关于杵针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获得符合标准的RCT10项,以改良的JADAD评分分析其随机方法、盲法实施,发现文献质量参差不齐,杵针的选择穴位和工具较为集中,以大椎八阵和河车脑椎段为主,使用工具以四种工具综合使用为主。文献发表地区较为集中,应该加强各地区交流,选用穴位符合中医理论,但进一步临床经效关系的优势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挖掘。相关基础科研内容较少,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从而明确杵针治疗颈椎病症机制。 2025年06月30 00:00 2020年S1 99 100 1020563 李泓涛1,2, 3,李晶2,3,刘兴星1,张艺凡1,李晓静1,杜元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