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 /oa 当归配方颗粒及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研究及多成分含量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1 <sec><b>目的</b>建立当归饮片及配方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特征图谱,进行相关性评价及4个成分含量分析。 </sec><sec><b>方法</b>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8批样品指纹图谱,考察相似度;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当归药材及两个厂家(厂家A、厂家B)配方颗粒进行相关性评价及4个成分含量分析。 </sec><sec><b>结果</b>当归饮片及两个厂家配方颗粒HPLC特征图谱共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698~1.000之间;指认出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藁本内酯4个特征峰,线性方程分别为<i>Y</i>=8.5183<i>X</i>+40.389(<i>R</i><sup>2</sup>=0.9995)、<i>Y</i>=19.951<i>X</i>+4.7477(<i>R</i><sup>2</sup>=0.9994)、<i>Y</i>=52.466<i>X</i>+17.971(<i>R</i><sup>2</sup>=0.9994)、<i>Y</i>=5.03<i>X</i>+6.68(<i>R</i><sup>2</sup>=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0%、99.09%、98.13%、98.09%,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试验RSD均小于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距离为2时,18批样品可聚为二类,其中S1~S6、S7~S18各聚为一类,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与饮片相比,配方颗粒中增加4号峰,18号峰差异大。 </sec><sec><b>结论</b>当归饮片与配方颗粒、配方颗粒之间HPLC图谱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但仍存在差异,为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 6 0 郭敏, 王婷婷, 安培坤, 罗燕燕, 王红丽 山楂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HMGB1、IL-1<italic>β</italic>、IL-6表达及GSH-Px活性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2 <sec><b>目的</b>观察山楂酸(maslinic acid,M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白细胞介素1<i>β</i>(interleukin-1<i>β</i>,IL-1<i>β</i>)、IL-6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的影响。 </sec><sec><b>方法</b>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MA低剂量组(10 mg/kg,MA-Low)、MA高剂量组(30 mg/kg,MA-High),每组12只。MA组造模前连续1周灌胃给药,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30 min再灌注2 h建立大鼠心肌I/R模型。取大鼠心肌缺血组织,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匀浆后采用比色法测定GSH-Px活性,ELISA检测IL-1<i>β</i>的含量,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缺血心肌组织中HMGB1及IL-6蛋白的表达情况。 </sec><sec><b>结果</b>与I/R组比较,MA-Low组及MA-High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HMGB1、IL-1<i>β</i>、IL-6蛋白水平降低,GSH-Px活性升高,其中MA-High组差异更显著(<i>P</i><0.05)。 </sec><sec><b>结论</b>MA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MGB1及炎性因子IL-1<i>β</i>、IL-6的表达,增强GSH-Px活性来实现的。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7 10 0 张倩, 王勇 左归丸对<sup>60</sup>Co<italic>γ</italic>射线损伤大鼠外周血细胞及脾脏指数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3 <sec><b>目的</b>探讨左归丸对<sup>60</sup>Co<i>γ</i>射线损伤SD大鼠外周血细胞、性激素水平和白细胞介素1<i>β</i>(Interleukin 1<i>β</i>,IL-1<i>β</i>)水平及卵巢卵泡数量、脾脏指数的影响。 </sec><sec><b>方法</b>选择8周龄雌性SPF级SD大鼠50只,其中10只为正常组,不进行照射,常规饲养;其余40只以<sup>60</sup>Co<i>γ</i>射线一次性照射(6.0Gy,LD40)24 h后,分为辐射模型组,补佳乐组,左归丸高、低剂量组。补佳乐组予补佳乐0.09 mg;左归丸高剂量组予左归丸4.725 g生药和左归丸低剂量组予左归丸0.945 g生药;辐射组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每日1次,共干预21天。检测不同时间段外周血细胞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激素(estradiol,E<sub>2</sub>)、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白细胞介素1<i>β</i>(Interleukin 1<i>β</i>,IL-1<i>β</i>)表达水平,并测定卵巢卵泡数量及脾脏指数。 </sec><sec><b>结果</b>辐射后大鼠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尤以白细胞减少最显著(<i>P</i><0.05),血红蛋白含量增加(<i>P</i><0.05),E<sub>2</sub>水平降低,卵巢内成熟卵泡数量减少,脾脏指数降低,IL-1<i>β</i>表达水平升高;左归丸干预后大鼠血清E<sub>2</sub>水平<i>、</i>成熟卵泡数量及脾脏指数升高,血清IL-1<i>β、</i>FSH、LH水平均降低,尤以左归丸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i>P</i><0.05)。 </sec><sec><b>结论</b>左归丸能够促进辐射损伤大鼠卵巢功能修复,可能与促进骨髓造血,提高免疫功能有关,体现了“肾主血脉”理论。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1 15 0 王惠琴<sup>1,2</sup>, 丁晓南<sup>1</sup>, 李淑萍<sup>3</sup>, 赵粉琴<sup>1</sup> 基于RhoA/Rock1信号通路探讨养心汤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4 <sec><b>目的</b>观察养心汤对SD模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sec><sec><b>方法</b>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法舒地尔组、养心汤组,每组10只。空白组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法舒地尔组、养心汤组喂养含3%L-蛋氨酸的普通饲料共12周,建立大鼠血管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法舒地尔组以2.7 mg/(kg·d)剂量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养心汤组以2.34 g/(kg·d)剂量灌胃养心汤浸膏混悬剂,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纯净水,各组均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大鼠麻醉称重并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形态学改变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大鼠胸主动脉RhoA、Rock1、eNOS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胸主动脉RhoA、Rock1、p-MYPT1、eNOS蛋白表达。 </sec><sec><b>结果</b>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血管内皮完整、连续,未见明显损伤;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大部分脱落,偶见残存内皮,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养心汤组、法舒地尔组大鼠血管内皮基本连续、完好,损伤程度明显减轻。RT-PCR、WB结果显示,养心汤对RhoA/Rock1信号通路的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有下调作用(<i>P</i><0.05),同时能够上调eNOS蛋白及基因的表达(<i>P</i><0.05)。 </sec><sec><b>结论</b>养心汤能够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大鼠病理损伤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胸主动脉RhoA、Rock1蛋白及mRNA表达,抑制RhoA/Rock1信号通路相关。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6 21 0 皇甫海全, 于海睿 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中心探讨中古时期民间医疗行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5 通过分析敦煌吐鲁番相关出土文献,探讨我国中古时期疾病谱,以及民间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认为这一时期官方医疗机构设置较为完备,普通百姓患病后仍然以自治为主要治疗方法,官方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重大疾病的诊治,此外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其他疗法也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22 25 0 王安萍<sup>1,2,3</sup>, 张丽君<sup>2,3</sup>, 牛崇信<sup>2,3</sup>, 赵晓丽<sup>1,2,3</sup>, 吕有强<sup>1,2,3</sup>, 王平平<sup>4</sup>, 郑访江<sup>1</sup> 王育良教授治疗眼病学术思想小结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6 王育良教授在系统思辨治疗眼病方面,形成了重视天人相应、中西兼收并蓄、力求眼体合参的学术思想,临证中主要从热、瘀、湿证方面入手辨证施治,同时王育良教授提出以清热养阴散瘀为指导思想用于治疗干眼及其他眼科疾病。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26 28 0 李凯, 王育良 张志明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失眠症经验总结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7 张志明教授认为肝之疏泄失调,以致魂不能藏于肝,阳气动而不静,神不潜藏而发生不寐。强调临证中应辨病识机,从机论治;剖析方证,知其所宜;针对肝郁型失眠患者,应用丹栀逍遥散为主方治疗时应灵活辨治,随证加减,同时配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则失眠得治。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29 31 0 郝国雄<sup>1</sup>, 宋忠阳<sup>2</sup>, 朱鹏<sup>1</sup>, 徐倩<sup>1</sup>, 张录梅<sup>1</sup>, 刘瑜<sup>1</sup>, 张志明<sup>,</sup> 基于“百病皆由痰作祟”理论探讨肿瘤相关抑郁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8 基于“痰浊”理论,结合古代医籍与近年文献的相关研究,阐述痰浊与肿瘤、痰浊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在肿瘤相关抑郁的病因病机中,痰浊与气郁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证之时,不可忽视痰浊因素的影响,治疗中应重视除痰解气郁,促进津液流通,健脾养胃,以杜绝痰浊内生。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32 35 0 王静<sup>1,2</sup>, 刘少玉<sup>1</sup>, 姜琳<sup>1</sup>, 齐文颖<sup>1</sup>, 贾玫<sup>3</sup> 态靶辨证在中满内热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运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葛根、三七、西洋参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09 中满内热糖尿病属于中医“脾瘅”范畴,仝小林院士基于中医传统辨证思维与现代医学科技成果相结合的思路,提出“态靶辨证”处方策略,将糖尿病划分为郁、热、虚、损四个基本阶段。本文以中满内热兼瘀为郁热互结阶段的基本态,采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调中满内热之偏态的同时加葛根解热生津、三七化瘀生新、西洋参益气养阴,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与核心病理变化,态靶同调,实现中医诊疗的精准化与现代化。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36 39 0 赵欣怡<sup>1</sup>, 王志刚<sup>2</sup>, 梁永林<sup>1</sup>, 吴延凤<sup>1</sup>, 刘波<sup>1</sup> 基于“龙虎回环”理论探讨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证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0 从变应性鼻炎与肝、肺的相关性,该病的发病机理及用药治疗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肝、肺之间“龙虎回环”型的气机升降与变应性鼻炎在春、秋发作有密切联系,其治疗用药有一定的特点,并基于“龙虎回环”理论探讨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治,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40 43 0 王晓南<sup>1</sup>, 孙蒙<sup>2</sup>, 梁俊薇<sup>2</sup> 基于伏火理论探讨糖络病的病因病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1 基于中医“伏火理论”,对糖络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关证治进行论述,认为“伏邪理论”贯穿于糖络病的始终,其中以“伏火”最为重要。临床当从虚证、实证、兼证入手,分型论治糖络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44 47 0 尚立宇<sup>1</sup>, 史光伟<sup>2</sup>, 李宬钰<sup>1</sup>, 梁永林<sup>1</sup> 中医食养原则之干果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2 梳理古籍中对干果性味、归经、功效及宜忌的记载,基于干果的归经及功效等,总结适宜的干果食用量、食用时间以及注意事项;从中医食养理论的视角探讨干果的养生原则,为中国居民提供更详细的干果膳食指南。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48 51 0 李伊雯<sup>1</sup>, 陈涤平<sup>1</sup>, 王婧萤<sup>1</sup>, 许梦晨<sup>2</sup>, 李瑶<sup>1</sup>, 胡玉萍<sup>1</sup> 西部地区某三甲中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安全注射和针刺伤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3 <sec><b>目的</b>调查某省级三甲中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安全注射和针刺伤知识行为现状,探讨加强安全注射和防治针刺伤的可行性对策。 </sec><sec><b>方法</b>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中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注射和针刺伤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sec><sec><b>结果</b>1)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注射工作量不同,注射量最大是门诊护士,平均每周(178.26±56.38)次,但针刺伤率最高的是内科护士,达到30.4%(109/358);2)发生针刺伤后向院感管理部门报告比例仅占13.19%(12/91);3)给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艾滋病感染者注射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有2.2%(8/358)的护理人员拒绝给艾滋病患者服务;4)完全掌握安全注射概念的护理人员比例仅占49.2%(176/358);5)对安全注射具体措施的知晓率比较高,只有双手回套针帽和用手分离注射针头的知晓率略偏低,分别占74.0%(265/358)和78.8%(282/358)。 </sec><sec><b>结论</b>该医院护理人员对安全注射认知态度较好,但仍需加强对针刺伤的防护和培训,并要协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52 55 0 石丽丽<sup>1</sup>, 薛世萍<sup>2</sup>, 张秀娟<sup>1</sup> 五省市肺结核发病率的主气特征分析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4 <sec><b>目的</b>探索不同地域代表性五省市(黑龙江、河南、广东、甘肃、上海)肺结核发病的主气特征。 </sec><sec><b>方法</b>利用五省市2004—2017年共14年肺结核发病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年份的六步气位发病率数据。 </sec><sec><b>结果</b>黑龙江省、河南省、广东省和上海市六气主气时段肺结核发病率皆以二之气-少阴君火时段最高,甘肃省以初之气-厥阴风木时段最高、以二之气-少阴君火时段次高;黑龙江省、甘肃省六气主气时段发病率以五之气-阳明燥金时段最低,广东省和上海市以终之气-太阳寒水时段最低,河南省以四之气-太阴湿土时段最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P</i><0.05)。 </sec><sec><b>结论</b>五省市肺结核多在二之气-少阴君火时段高发,在五之气、终之气发病最低,与肺结核发病的火热病机相吻合;不同省市肺结核发病的主气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56 59 0 秦田雨<sup>1</sup>, 马师雷<sup>2</sup>, 郝宇<sup>1</sup>, 熊为锋<sup>1</sup>, 李林康<sup>1</sup>, 贺娟<sup>1</sup> 百令胶囊联合ACEI/ARB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Meta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5 <sec><b>目的</b>系统评价百令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ARB)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sec><sec><b>方法</b>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百令胶囊联合ACEI或ARB治疗CGN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检索年限范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对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信息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sec><sec><b>结果</b>共纳入文献19篇,包括21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百令胶囊联合ACE或ARB在提高CGN患者临床有效率(<i>OR</i>=3.93,95%<i>CI</i>:2.98~5.19,<i>P</i><0.000 01),降低血肌酐(<i>MD</i>=-16.36,95%<i>CI</i>:-22.28~-10.44,<i>P</i><0.000 01),减少尿素氮(<i>MD</i>=-1.54,95%<i>CI</i>:-1.63~-1.46,<i>P</i><0.000 01),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i>MD</i>=-0.40,95%<i>CI</i>:-0.43~-0.38,<i>P</i><0.000 01)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sec><sec><b>结论</b>百令胶囊联合ACEI或ARB能够提高CGN患者临床疗效,在降低血肌酐、减少尿素氮、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等方面优于单用ACEI或ARB治疗。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60 64 0 吴健<sup>1</sup>, 付彤飞<sup>2</sup>, 袁军<sup>2,3,4</sup>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6 <sec><b>目的</b>探究近十年国内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 </sec><sec><b>方法</b>以中国知网(CNKI)的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近十年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UC相关文献,对文献的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合作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网络绘制分析。 </sec><sec><b>结果</b>近十年中医药治疗UC的相关文献共1666篇,作者以沈洪学者的发文量最多,机构以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但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团队协作仍有待加强。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泄泻、炎症因子、中药灌肠。 </sec><sec><b>结论</b>近十年我国中医药治疗UC研究的发展速度较快,中医经验复方及其用药规律研究、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65 70 0 莫嘉浩<sup>1</sup>, 黄演芬<sup>1</sup>, 涂宾奇<sup>1</sup>, 黄浩成<sup>1</sup>, 刘洁娟<sup>1</sup>, 刘畅<sup>1</sup>, 张北平<sup>2</sup>, 钟彩玲<sup>2</sup>, 奚旭杰<sup>2</sup>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古代妇科医籍滑胎用药规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7 <sec><b>目的</b>整理古代妇科专著中关于滑胎的文献记载,探索治疗滑胎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以期为当代中医临床治疗滑胎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sec><sec><b>方法</b>选取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检索治疗滑胎的方剂,运用Excel进行用药频次、药物类型及性味归经的统计,运用VOSviewer 1.6.15软件分析用药的整体情况,运用Origin 2022软件绘制药物的性味归经热图,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6.0进行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决策树分析。 </sec><sec><b>结果</b>共筛选出古代妇科专著77本,纳入方剂79首,涉及中药97味,用药总频次719次。使用频次前5味的药物依次是当归、白术、川芎、甘草、人参,常用药类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性味以温性、甘苦味药物为主,归经以脾、肝、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药对是当归-白芍、当归-川芎,聚类分析获得5个核心聚类方,因子分析提取到7个公因子,以当归为因变量的决策树模型显示白芍为最佳识别中药。 </sec><sec><b>结论</b>古代医家治疗滑胎时,注重恢复脾、肝、肾脏功能,虚则补之,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肾;实则损之,如化瘀、清热,治疗总则以滋养补虚为本;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清热之法,以达固冲任、安胎元之效。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71 76 0 李薇<sup>1</sup>, 季顺欣<sup>1</sup>, 冯晓玲<sup>2</sup>, 王超男<sup>1</sup>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张志明主任医师治疗耳鸣的用药规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8 <sec><b>目的</b>挖掘张志明主任医师治疗耳鸣的用药规律,凝练其辨治思路,为指导理论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sec><sec><b>方法</b>收集门诊中药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组方规律。 </sec><sec><b>结果</b>筛选出治疗耳鸣的处方141首,得到高频用药钩藤、炒白术、法半夏、天麻、柴胡、代赭石、川牛膝、川芎,提取出法半夏、炒白术、天麻、钩藤、柴胡、川牛膝、川芎等7味核心药物及28组核心药物组合,推演出5组耳鸣新方。 </sec><sec><b>结论</b>张志明主任医师强调从“清阳不升,风痰瘀阻”论治耳鸣,确立了“周流气血,升举清阳”的诊治思路。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77 81 0 冯周利<sup>1</sup>, 宋忠阳<sup>2</sup>, 朱鹏<sup>1</sup>, 王忻<sup>2</sup>, 张昺磊<sup>1</sup>, 李爱玉<sup>1</sup>, 李赋<sup>1</sup>, 张志明<sup>,,</sup> 紫草油外用治疗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Meta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19 <sec><b>目的</b>用Meta分析法评价紫草油治疗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sec><sec><b>方法</b>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期刊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i>Wanfang</i> Data)、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并使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手工检索查漏补缺,收集使用紫草油治疗成人IAD的临床(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运用Cochrane 5.1.0版系统评价手册中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sec><sec><b>结果</b>共纳入8项研究有60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紫草油治疗成人IAD,与其他治疗(常规清洁、造口粉、新曲米松软膏、奈地芬酮康唑乳膏、达克罗宁)相比,在有效率、痊愈率和平均痊愈天数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1)紫草油治疗IAD在总有效率方面具有优势(<i>RR</i>=1.26,95%<i>CI</i>:1.16~1.36,<i>P</i><0.000 01);2)紫草油治疗IAD在痊愈率方面具有优势(<i>RR</i>=1.40,95%<i>CI</i>:1.11~1.77,<i>P</i>=0.005<0.05);3)紫草油治疗IAD在平均愈合天数方面具有优势(<i>WMD</i>=-2.65,95%<i>CI</i>:-3.72~-1.58,<i>P</i><0.000 01)。 </sec><sec><b>结论</b>紫草油治疗成人IAD能提高有效率、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优势;但因纳入研究的样本数量较少,文献总体质量偏低,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使用该证据时仍需谨慎。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82 85 0 张丽平<sup>1</sup>, 李维燕<sup>1</sup>, 董俊刚<sup>1</sup>, 闫进琳<sup>1</sup>, 包利红<sup>1</sup>, 王海婷<sup>2</sup>, 武雪瑞<sup>2</sup>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的可视化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0 <sec><b>目的</b>应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对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放射性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研究新趋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sec><sec><b>方法</b>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放射性肺炎中医相关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sec><sec><b>结果</b>共纳入文献230篇,年总发文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侯炜;团队合作方面,由凤鸣团队及贾英杰团队合作关系紧密;主攻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机构共10家;研究机构独立分散,未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网络形成10个聚类,除去与主题词相关的关键词,频次前两位的关键词分别为“中医药治疗”“中医药”;中介中心性前三位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药治疗”。 </sec><sec><b>结论</b>近20年放射性肺炎的中医防治文献数量不多,研究人员参与方面亦相对较少,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是研究的重点。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86 90 0 邵文博<sup>1,2,3</sup>, 李韬芝<sup>1,3</sup>, 何亚琳<sup>1,3</sup>, 王玉坤<sup>1,3</sup>, 程志强<sup>3</sup>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1 <sec><b>目的</b>分析近20年来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趋势、作者及机构合作现状。 </sec><sec><b>方法</b>在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内检索2000—2020年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进行作者、机构合作共现分析及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分析。 </sec><sec><b>结果</b>共纳入文献529篇,平均每年核心发文量在35篇左右;发表核心文献的作者有557名,分别形成以严道南、闫占峰、刘大新为核心的合作团队,机构合作密度为0.0029;关键词共现得出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玉屏风散、免疫球蛋白E、针刺、名医经验、随机对照试验等;关键词聚类得出17个聚类;突现分析得到15个关键词,当前的研究热点以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名医经验、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为主。 </sec><sec><b>结论</b>随着对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深入,治疗方法逐渐丰富完善,但各地区之间还需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为该领域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91 96 0 杨祺, 王玉明, 孟伟, 韩秀丽, 王仁忠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2 <sec><b>目的</b>分析历年来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 </sec><sec><b>方法</b>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基本信息、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 </sec><sec><b>结果</b>共纳入568篇文献,其中2020年发文量最多,共32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篇)是该领域资助最多的基金项目;图谱中最突出的作者是郑利岩、陈颖、郭义、张艳军、李正廉、吴大辂和曹震;有12个机构发文在3篇以上;关键词知识图谱中共纳入1127个关键词,中介中心性排名前5的关键词是心律失常、针刺、内关、电针和针灸。 </sec><sec><b>结论</b>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领域已具有完整的团队,但不同团队和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心率变异性可能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热点。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97 101 0 李仪丙<sup>1,2,3</sup>, 苏立贤<sup>1,2,3</sup>, 王旭慧<sup>1,2</sup>, 吴帮启<sup>1,2</sup> 柴胡类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3 总结近十年柴胡类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研究现状,阐述柴胡类方的方义、临床运用及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调畅枢机的功效,在改善GERD患者临床症状、保护食管及胃黏膜、加速胃排空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02 104 0 许雨晴<sup>1</sup>, 赵唯含<sup>2</sup> 针刺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4 检索近五年有关针刺治疗白癜风的文献,从毫针、火针、电针、梅花针以及冰针等五个方面介绍其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施针穴位及临床疗效等,以期为临床治疗白癜风提供更多的思路。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05 107 0 杨锐<sup>1</sup>, 孟羽茜<sup>2</sup>, 方殿伟<sup>2</sup>, 李奕辰<sup>2</sup>, 王泽芸<sup>3</sup>, 王远红<sup>3</sup> 萆薢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5 通过查阅文献,对萆薢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萆薢主要通过降尿酸、抗炎止痛、保护肾脏对痛风发挥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小,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08 111 0 廖蓉君, 刘维, 赵龙梅, 杨晓砚, 张淑敏, 李培豪, 樊一桦 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6 通过对《金匮要略》《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温经汤、当归芍药散、当归四逆汤、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抵挡汤、金匮肾气丸等治疗不同证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文献进行梳理,阐释其治疗EMs的机理,为临床辨证不同类型EMs提供参考。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12 115 0 夏悦, 倪晓容, 杨艺娇, 彭霞, 刘虹麟, 谢佳妮, 王隆卉 中医药防治急性高原病的思路探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7 对传统中医药、藏医药防治急性高原病进行回顾,建议运用“仲景三阴三阳六病”理论、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急性高原病,并对使用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理论、中医外治疗法参与急性高原病的防治进行探讨,以期为运用传统医药防治急性高原病提供新思路。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16 119 0 杨华<sup>1</sup>, 朱伟良<sup>2</sup> 肠道微生物诱导胆囊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8 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发展,湿热证是胆囊结石的中医病机,而肠道微生物与湿热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文章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调控胆汁酸代谢及中医湿热内蕴引起肠道微生物失衡而诱发胆囊结石等方面阐述肠道微生物引起胆囊结石的发生机制,并指出调整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胆囊结石的新的治疗方向。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20 123 0 潘浩宇<sup>1</sup>, 刘志春<sup>2</sup>, 张春花<sup>2</sup>, 王定新<sup>3</sup> 翻译美学视域下《黄帝内经》排比修辞的英译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29 在考究李照国、文树德及吴连胜、吴奇对《黄帝内经》英译本的基础上,以翻译美学为切入点,探讨《黄帝内经》中排比辞格的内涵和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医行文中的排比修辞的英译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提升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力。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24 127 0 周茜, 李成华 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对肿瘤患者输液港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30 <sec><b>目的</b>探讨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在肿瘤患者采取完全性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TIAP)后并发症中的预防效果。 </sec><sec><b>方法</b>回顾性纳入300例行输液港置入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参考输液治疗指南对两组患者行TIAP植入,对照组术后第1天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治疗组于此基础上采取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干预。连续干预2周后观察两组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sec><sec><b>结果</b>TIAP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2.0%(3/150)]低于对照组[10.00%(15/150)](<i>P</i><0.05);TIAP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4.67%(7/150)]低于对照组[11.33%(17/150)](<i>P</i><0.05)。 </sec><sec><b>结论</b>使用脉血康胶囊结合徵调音乐干预肿瘤TIAP患者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28 130 0 高洁, 吴琼, 张阳, 李红超, 董倩, 刘唯唯 中药热敷结合快速康复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31 <sec><b>目的</b>研究中药热敷结合快速康复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sec><sec><b>方法</b>选取行胃肠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快速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使用中药热敷(海盐、吴茱萸)脾经、胃经,共干预7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生活和睡眠质量,并统计并发症及满意度。 </sec><sec><b>结果</b>研究组胃肠功能较对照组恢复更显著,表现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缩短(<i>P</i><0.05);干预第3、7天时研究组胃肠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降低(<i>P</i><0.05),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i>P</i><0.05);干预第7天时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日常活动评分、社交评分较对照组升高,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降低(<i>P</i><0.05);研究组腹胀、腹痛、便秘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i>P</i><0.05)。 </sec><sec><b>结论</b>中药热敷结合快速康复干预可促进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增加胃肠激素分泌,降低腹胀、腹痛发生率,进而缩短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31 135 0 何晓红, 丁晔 脊髓星形细胞瘤术后合并进行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32 <sec><b>目的</b>观察1例脊髓星形细胞瘤术后合并进行性脊柱侧凸的康复疗效。 </sec><sec><b>方法</b>对1例确诊为脊髓星形细胞瘤术后合并进行性脊柱侧凸的患者,针对运动功能障碍、肌力障碍、感觉障碍及脊柱侧凸等进行综合康复治疗。 </sec><sec><b>结果</b>经过12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步行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但Cobb角度由13°增加到41°。 </sec><sec><b>结论</b>早期积极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此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36 139 0 李超<sup>1</sup>, 徐弢<sup>1</sup>, 张丽蓉<sup>2</sup>, 徐秀梅<sup>1</sup>, 董春璇<sup>1</sup>, 时斌<sup>1</sup>, 寄婧<sup>1</sup>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地诺孕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EMAb、CA125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33 <sec><b>目的</b>观察应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anti-endometrial antibody,EMAb)、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的影响。 </sec><sec><b>方法</b>选择EM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诺孕素治疗,共治疗6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及血清EMAb转阴率、血清CA125水平,评估两组临床疗效。 </sec><sec><b>结果</b>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27/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i>P</i><0.05);观察组EMAb转阴率[76.67%(23/30)]高于对照组[46.67%(14/30)](<i>P</i><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i>P</i><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i>P</i><0.05)。 </sec><sec><b>结论</b>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地诺孕素治疗EMT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CA125水平,提高EMAb转阴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40 142 0 李梦琦<sup>1</sup>, 李长忠<sup>2</sup> 小茴香热敷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34 <sec><b>目的</b>探讨小茴香热敷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sec><sec><b>方法</b>将120例行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儿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小茴香热敷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及护理,术后护理干预3天。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患儿家属满意率及不良反应。 </sec><sec><b>结果</b>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P</i><0.05);两组手术当天和术后24 h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观察组术后48 h及术后96 h时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i>P</i><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90.0%(54/60)]高于对照组[75.0%(45/60)](<i>P</i><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 </sec><sec><b>结论</b>小茴香热敷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加快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周期,缓解术后切口疼痛,提升住院患儿家长满意度。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43 146 0 张凤<sup>1,2</sup>, 王芸<sup>1</sup>, 范美荣<sup>1</sup>, 吴涵<sup>3</sup>, 陈璐<sup>4</sup> 穴位贴敷联合益母生新汤对剖宫产术后气虚血瘀证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35 <sec><b>目的</b>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益母生新汤内服对剖宫产术后早期气虚血瘀证产妇泌乳的影响。 </sec><sec><b>方法</b>选取行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两组术后均予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予益母生新汤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两组均连续干预7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泌乳情况、术后5天纯母乳喂养率及血清催乳激素(prolactin,PRL)水平。 </sec><sec><b>结果</b>术后治疗组开奶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初乳后24 h哺乳次数多于对照组(<i>P</i><0.05);术后5天,治疗组纯母乳喂养率[80.00%(40/50)]高于对照组[58.00%(29/50)](<i>P</i><0.05);术后7天,两组产妇血清PRL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i>P</i><0.05)。 </sec><sec><b>结论</b>穴位贴敷联合益母生新汤对剖宫产术后早期气虚血瘀证产妇泌乳的效果明显,且能有效提高血清PRL表达水平。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47 149 0 王晓玲<sup>1</sup>, 严燕<sup>1</sup>, 张文卿<sup>2</sup>, 余小琴<sup>1</sup> 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湿毒壅盛证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36 <sec><b>目的</b>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湿毒壅盛证的疗效。 </sec><sec><b>方法</b>回顾性分析60例PID湿毒壅盛证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保留灌肠,两组均连续干预14天。比较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指标及临床疗效。 </sec><sec><b>结果</b>治疗14天后两组下腹部及腰骶部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减少(<i>P</i><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i>P</i><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i>P</i><0.05)。 </sec><sec><b>结论</b>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PID湿毒壅盛证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抑制炎症反应。 </sec>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50 152 0 李欢 针刺手法基本功训练与评价方案设计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1237 依据国家有关针灸操作规范、标准,结合近代和当代多位著名针灸大师有关针刺手法基本功训练的理论和方法,设计了新的可量化的训练方法,将练针分解为进针、手指敏感度、基本行针和补泻手法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训练,并且根据所采用的方法提出了综合利用摄像、超声、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新的评价方案,以此来提高针刺基本功的训练效果,为进行实际针刺操作打下基础。 2024年12月15 00:00 2024年12期 153 156 0 韩浩天<sup>1,2</sup>, 许天宇<sup>1</sup>, 李泽民<sup>1</sup>, 李彪<sup>1</sup>, 李瑞欣<sup>1</sup>, 王欣君<sup>1</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