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医药 /oa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以药测证”挖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证型、治法与方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1 <sec> <b>目的</b>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证机、治法、方药,并验证预测的中药复方的有效性。 </sec> <sec> <b>方法</b>采用靶点数据集建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拓扑分析、反向药靶关系检索等方法,探讨NAFLD证型、方药。另将24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正常饲养)、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给予高脂饲料)和中药组(在高脂饲料基础上以中药灌胃),每组8只,4周后检测体质量、肝质量、肝指数、内脏脂肪质量、体脂率、血清生化等,评价预测处方对NAFLD的治疗作用。 </sec> <sec> <b>结果</b>采用反向药靶关系网络预测、分析出NAFLD主要涉及14种不同的证型,可以将桑叶、金银花、沙棘、银杏叶、葛花作为底方,参考16种中药类别而选择药物,实验研究显示预测处方能够显著改善NAFLD病理。HFD组相较空白组大鼠体质量、肝重、肝指数、内脏脂肪质量、体脂率、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及肝组织TG含量均升高(<i>P</i><0.01),且中药组相较HFD组体质量、肝重、肝指数、内脏脂肪质量、体脂率、血清AST、ALT、TG、TC、FFA及肝组织TG含量均降低(<i>P</i><0.05);HFD组相较空白组肝组织TG含量升高(<i>P</i><0.01),病理切片显示肝内出现显著的气球样变、炎症细胞聚集及部分肝细胞坏死。 </sec> <sec> <b>结论</b>NAFLD主要与热、毒、风、痰、瘀、湿相关,涉及了14种不同的证型,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痰、止痛、健脾、祛风立法,且结合动物实验验证了桑叶、金银花、沙棘、银杏叶、葛花为底方对NAFLD的治疗效果。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 9 5903804 穆杰, 鲁法庭, 王东, 苏悦, 刘西洋, 冯全生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临床运用附子经验撷英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2 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将附子喻为大将,认为附子可温五脏六腑之阳,通行十二经,走窜全身无处不到。临床中,他常以附子合麻黄温肺散寒,合桂枝温通心阳,合吴茱萸温肝暖胃,合干姜温脾回阳,合仙茅温补肾阳,并附临床验案,以佐证附子可温五脏之阳。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0 13 738509 邵奇<sup>1,2</sup>, 王若冲<sup>1,2</sup>, 王承灏<sup>1,2</sup>, 赵京博<sup>1,2</sup>, 吉静<sup>1,2</sup>, 李长香<sup>1,2</sup>, 王庆国<sup>1,2</sup> 李盛华教授阶梯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策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3 总结李盛华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阶梯化治疗体系,其内容涵盖非手术治疗(如卧床、药物、手法及物理疗法)、微创技术(如单通道内镜、UBE)及腰椎融合术等,强调各阶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该阶梯化治疗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治疗选择,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并推动脊柱外科的发展。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4 18 807956 叶丙霖<sup>1,2</sup>, 李盛华<sup>2</sup> 中医药救治新突发传染病模式探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4 从中医对疫病的认识入手,分析以往治疫经验,提出分类-分期-分证(症)论治、早干预、精用药的应急救治模式,并对其进行论述探讨,旨在为今后应用中医药救治新突发传染疾病提供新思路,提升中医救治急性传染病的能力。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9 22 750410 段莹莹<sup>1,2</sup>, 安学冬<sup>2</sup>, 张月红<sup>2</sup>, 连凤梅<sup>2</sup>, 仝小林<sup>2</sup>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分析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炎症性肠病共病睡眠障碍的效应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5 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入手,探讨睡眠障碍与胃肠疾病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认为炎症反应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与睡眠障碍的共同靶点,并系统论证了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IBD共病失眠障碍的效应机制,以期为治疗IBD共病睡眠障碍提供更多的临床诊疗思路。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23 26 710212 解晓霞<sup>1,2</sup>, 张瑞环<sup>1</sup>, 姚震<sup>1</sup>, 何旭<sup>1</sup>, 杨正宁<sup>1</sup>, 陈钧<sup>3</sup> “肺为娇脏”在内伤杂病中的内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6 从内伤杂病的角度出发,探讨肺与脏腑的内在联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所阐述的是病情之程度,五脏六腑之疾各有症状,咳提示病情较轻,泄、痛提示病情较重。肺与其他四脏以升降相因、生克制化相互影响,肺脏与大肠腑以表里关系互为因果。肺主气、朝百脉、行水,故在内伤杂病中气病、血病及痰饮首先损害肺脏,此外肺脏本身清虚,更容易被损伤。脏腑之间的关联性是肺在内伤杂病的生理基础,而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则是肺在内伤杂病的病理关键,内伤杂病主要与脏腑关系失调、气滞、血瘀、痰饮等病理产物的影响相关;气滞、血瘀、津液代谢障碍及痰饮等的发生肺脏首当其冲。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27 30 2233186 潘赐明<sup>1</sup>, 方会<sup>2</sup>, 周丽莉<sup>3</sup>, 曹蓓苓<sup>1</sup>, 徐寻<sup>1</sup>, 陈文慧<sup>1</sup> 通过专家访谈联合问卷调研征集并确定《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问题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7 <sec> <b>目的</b>征集并确定《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问题,为本指南将要回答的核心内容提供靶标。 </sec> <sec> <b>方法</b>指南工作组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征集初步的临床问题,再通过两轮专家访谈广泛征求全国各地的医护专家、药学专家、方法学专家及患者等的意见,确定最终的临床问题。 </sec> <sec> <b>结果</b>通过文献检索与专家访谈后初步拟定临床问题13个。针对这13个临床问题在全国15个省及直辖市的31家医院进行了广泛调研,将重要性得分≥4.0分的临床问题及开放性问卷收集到的有效临床问题纳入第二轮名义小组共识会议中。最终确定6个《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亟待回答的临床问题。 </sec> <sec> <b>结论</b>应用专家访谈联合问卷调研法征集到的指南临床问题代表性强、专家意见趋同性好,为后续《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和工作基础。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31 35 1353647 王磊<sup>1,2</sup>, 唐末<sup>1</sup>, 李高彪<sup>1,3</sup>, 吴娜<sup>1,3</sup>, 丁亚丛<sup>1</sup>, 翟嘉威<sup>1,3</sup>, 顾知恩<sup>1</sup>, 张彤<sup>1</sup>, 杨宇飞<sup>1</sup> 一种简便的临床决策模型——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8 <sec> <b>目的</b>利用在兰州地区收集的数据,探讨引起注射用血栓通(<i>Xueshuantong</i> injection,XSTI)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开发一种简单的工具以预测和控制其人为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sec> <sec> <b>方法</b>在兰州地区收集1 229例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住院病例,其中23例发生了不良反应。运用倾向性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质量等混杂因素按照(1∶4)匹配后,得到共115个病例,用决策树(decision tree,DT)分析建模,用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计算出各自变量的重要性。 </sec> <sec> <b>结果</b>重要性排名前四的变量为合并用药种类(number of combined drugs,NOCD)、单位体表面积单次给药量(single dose per body surface area,DPBSA)、静滴速度(IV drip rate,IV rate)、溶媒种类(solution type,S type),其平均Gini指数减少量>3.7,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最终临床预测模型中输出的变量只有NOCD、DPBSA,是密切相关因素。 </sec> <sec> <b>结论</b>Decision Tree模型是一种简单的不良反应风险预测工具;合并用药种类、单位体表面积给药剂量与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发生率密切相关;注射用血栓通给药剂量应按体表面积法计算,单位体表面积给药剂量应<289.2 mg/m<sup>2</sup>。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36 41 964420 肖正国<sup>1</sup>, 刘效栓<sup>1</sup>, 李喜香<sup>1</sup>, 刘军刚<sup>1</sup>, 张民<sup>1</sup>, 王炯<sup>1</sup>, 李莉<sup>1</sup>, 豆金彦<sup>1</sup>, 季文莹<sup>2</sup> 中医内治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09 <sec> <b>目的</b>评价中医内治法与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使用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sec> <sec> <b>方法</b>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及Cochrane图书馆8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关于中药内治法联合MTX治疗寒湿痹阻型RA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23年11月。由2名人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结果,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sec> <sec> <b>结果</b>共纳入15个RCTs,共1 356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有效率升高(<i>RR</i>=1.20,95%CI:1.14~1.27,<i>P</i><0.000 01)、晨僵时间(<i>SMD</i>=0.75,<i>95%CI</i>:0.59~0.90,<i>P</i><0.000 01)、肿胀关节数(<i>MD</i>=0.59,<i>95%CI</i>:0.50~0.68,<i>P</i><0.000 01)、压痛关节数(<i>MD</i>=0.71,<i>95%CI</i>:0.58~0.84,<i>P</i><0.000 01)、ESR(<i>MD</i>=6.16,<i>95%CI</i>:5.02~7.31,<i>P</i><0.000 01)、CRP(<i>MD</i>=1.48,<i>95%CI</i>:0.71~2.25,<i>P</i>=0.000 2)、不良反应(<i>RR</i>=0.45,<i>95%CI</i>:0.31~0.65,<i>P</i><0.000 1)方面的影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TNF-<i>α</i>(<i>MD</i>=-0.17,<i>95%CI</i>:-1.41~1.08,<i>P</i>=0.79)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3篇RCT关注了不良反应,有7个研究详细报告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所有文献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报道。 </sec> <sec> <b>结论</b>基于当前临床证据初步得出,中医内治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能优于单纯使用MTX治疗,但尚需要高质量的RCT验证。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42 47 2074836 毕映燕, 程晓华, 李翔, 李喜香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仁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异病同治”作用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0 <sec> <b>目的</b>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三仁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异病同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sec> <sec> <b>方法</b>利用中药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database,TCMID)、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中药成分靶点平台2.0(HIT 2.0)、传统中医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ioinformatics analysis tool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TMAN-TCM)、草药-中医证候-西医症状-成分-靶标-疾病关联网络数据库(symmap integrat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ymMap)等平台获取和筛选三仁汤的活性成分,并判断其生物活性;得到有效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基因,输入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标准化;利用人类基因组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药物靶标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the 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和药物银行数据库(DrugBank)获取PCOS和T2DM疾病靶点,得到三仁汤治疗PCOS和T2DM的共同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三仁汤“异病同治”的“单味药-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注释、可视化和综合发现数据库(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R语言(R studio)等平台进行生物过程分析,获得Mode节点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 </sec> <sec> <b>结果</b>共筛选得到三仁汤有效活性成分50个、PCOS疾病靶点23 332个、T2DM疾病靶点28 438个,三仁汤“异病同治”PCOS和T2DM的共同靶点214个;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筛选出39个关键靶点;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三仁汤“异病同治”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缺氧反应、凋亡过程、HIF-1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等;MCODE分析结果显示:三仁汤“异病同治”可能与活性氧反应、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脂肪酸代谢过程等相关;三仁汤“异病同治”的关键靶点为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 alpha,AKT1)、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p53,TP53)、半胱天冬酶3(caspase 3,CASP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IL-6等。 </sec> <sec> <b>结论</b>三仁汤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对PCOS和T2DM患者发挥作用,取得异病同治的效果。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48 58 1814238 王嘉萌<sup>1</sup>, 王博宇<sup>1</sup>, 丛慧芳<sup>2</sup> 龚廷贤论治鼓胀病用药规律及饮食调护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1 <sec> <b>目的</b>通过对龚廷贤著作中治疗鼓胀病用药及禁忌食物的整理分析,探讨龚廷贤治疗鼓胀病的用药特点及饮食调护规律,为临床治疗鼓胀病提供参考。 </sec> <sec> <b>方法</b>筛选《万病回春》等6本医书中鼓胀病内容构建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依次按药物组成、药物类型、关联规则、饮食禁忌四方面进行分析整理。 </sec> <sec> <b>结果</b>6本著作中涉及方剂60首,药物132种。常用药物有陈皮、茯苓、木香、白术、甘草等。涉及药物类型18种,常见药物类型分类有理气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等,得到有意义的药物→药物二阶关联组32组,支持度最高的为茯苓-陈皮,常见禁忌食物有盐、生冷、荤腥、酱等。 </sec> <sec> <b>结论</b>龚廷贤治疗鼓胀病的基本大法是理气健脾,行气利水,辅以补气、活血、清热等法,补泻同施,以补为要,同时注重药食同源,在饮食禁忌角度注重调养脾胃。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59 62 934862 赵家俪<sup>1</sup>, 戴铭<sup>1</sup>, 张璐砾<sup>1</sup>, 邹思婷<sup>1</sup>, 陈斌成<sup>1</sup>, 陆思敏<sup>1</sup>, 覃思<sup>2</sup> 基于《中华医典》挖掘病理性裂纹舌的文献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2 <sec> <b>目的</b>基于文献挖掘探讨病理性裂纹舌的证治特点与用药规律,以期为其在临床诊疗与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为相关研究开拓新思路。 </sec> <sec> <b>方法</b>以《中华医典》(第5版)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运用Excel 2019进行文献整理与筛选,并对纳入研究的证素、症状与用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应用R Version 4.1.1对证素、症状与用药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对频数≥8的高频用药进行相关性聚类分析。 </sec> <sec> <b>结果</b>纳入的110条文献记载以明清时期医著为主,病理性裂纹舌相关的病性证素主要包括火热、阴虚等,病位证素主要包括心、肺、胃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种证素组合,如“血虚-气虚”。与病理性裂纹舌同现频数较高的脉象为数脉、弦脉等,舌象为舌红、舌光等,其他症状包括口干、发热、心烦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4种临床症状组合,如:脉大-脉数。病理性裂纹舌相关用药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为黄芩、炙甘草、麦冬等;关联规则分析获取潜在用药配伍23条,如:川芎-当归;相关性聚类分析将频数≥8的高频用药划分为6类。 </sec> <sec> <b>结论</b>病理性裂纹舌主要与火热、气滞、正虚等病理因素相关,病位多位于心、肺、胃,常在热盛津伤证、气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气血两虚证等证型中出现,常与温热病的临床表现同时出现。治疗原则以清热泻火为主,随证兼用解郁、滋阴、益气、养血等治法,常用的基础方有黄连解毒汤、清营汤、十全大补汤等。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63 69 7713343 张翼飞<sup>1</sup>, 张泽涵<sup>1</sup>, 陈佳祺<sup>2</sup>, 李健峰<sup>3</sup>, 姜伟艳<sup>2</sup>, 关静<sup>1</sup>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选穴规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3 <sec> <b>目的</b>探究针刺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选穴组方规律。 </sec> <sec> <b>方法</b>收集建库至2022年3月中国国家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PubMed英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老年FC的处方,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运用其数据挖掘功能,统计穴位频次,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 </sec> <sec> <b>结果</b>共纳入文献151篇,处方153首,涉及穴位58个,高频穴位归经以足阳明胃经为主,重视背俞穴、募穴、下合穴的运用;支持度25%、置信度0.8时,得到20组常用穴位组合,天枢与足三里、支沟等穴配伍使用频次最高;除常规便秘选穴外,多用益气滋阴穴位穴组;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3首,结合网络拓扑图,确定天枢、上巨虚、支沟、足三里、大肠俞为核心基础方。 </sec> <sec> <b>结论</b>针刺治疗老年FC重在调肠通腑、益气养阴、健脾和胃,从而达到“以补为通”的目的。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70 74 954139 王博<sup>1</sup>, 魏清琳<sup>2</sup>, 张雪<sup>1</sup>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补元煎促进脊柱压缩骨折愈合的机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4 <sec> <b>目的</b>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大补元煎方促进脊柱压缩骨折愈合的机制。 </sec> <sec> <b>方法</b>在TCMSP数据库和SwissADME在线平台中筛选大补元煎方的化学成分,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转换成基因蛋白。在Gene-Cards、TTD和DisGeNET等数据库中筛选出“Compression fracture of spinal”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得到药物和疾病共有基因,利用STRING和Cytoscape 3.8.2构建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获得关键蛋白靶点。使用Cytoscape 3.8.2的CytoHubb插件中的MCC(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算法筛选出核心基因和核心成分。使用Metascape在线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GO(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功能富集分析。使用R软件对GO及KEGG富集结果绘制条形图及气泡图。使用Cytoscape 3.8.2构建大补元煎方治疗脊柱压缩骨折的通路-基因网络图。 </sec> <sec> <b>结果</b>大补元煎方中的中药有效活性成分共124个,潜在作用靶点271个,脊柱压缩性骨折相关作用靶点875个,交集基因剔除游离节点77个,核心基因有10个,核心活性成分有7个。GO分析结果显示:炎症反应、细菌反应、血管发育、细胞囊、细胞外基质、膜筏、受体调节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排名靠前;KEGG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愈合关键基因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MAPK3)转化生长因子<i>β</i><sub>1</sub>(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i>β</i>,TGF-<i>β</i><sub>1</su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关键通路有: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 signal pathway,PI3K-AKT)、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等信号通路。 </sec> <sec> <b>结论</b>大补元煎方的核心活性成分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如MAPK1、MAPK3、TGF-<i>β</i><sub>1</sub>、IL-6等因子激活MAPK、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的生成与凋亡,促进新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的分化,抑制炎症反应、破骨细胞的生成,调整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之间代谢稳态平衡来促进骨折愈合。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75 83 12727752 程胜强<sup>1</sup>, 何斌<sup>2</sup>, 彭志财<sup>3</sup> 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5 对近五年活血化瘀中药(水蛭)、方剂(血府逐瘀汤、新血府逐瘀汤)、中成药(芎芍胶囊、通心络胶囊、参红通络颗粒、鳖甲煎丸、复方丹参滴丸、活络效灵丹、通心痹合剂、复方三七颗粒)、复方注射液及其提取物(三七总皂苷、丹参酮、人参皂苷、谷红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进行分析。从调节血脂代谢、稳定斑块、抗炎作用、细胞自噬、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凝集等方面论述了活血化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84 88 750305 孙静<sup>1</sup>, 刘静<sup>2</sup>, 王鑫<sup>2</sup>, 岳凤莲<sup>2</sup>, 刘影哲<sup>1</sup> 穴位贴敷防治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6 从心衰患者发生便秘的机制入手,分析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治法,认为穴位贴敷法可以通过药物作用于体表及对穴位的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可单独选穴,也可配伍他穴,甚至配合其他疗法,如联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手法腹部按摩、中药直肠滴入、揿针埋针疗法等,以上疗法不仅能够减轻药物对心衰患者胃肠道的刺激,而且操作简便。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89 92 770738 张君<sup>1</sup>, 卢健棋<sup>2,3</sup>, 潘朝锌<sup>2,3</sup>, 温志浩<sup>2,3</sup> 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7 从现代医学及中医学两方面入手,探讨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现状。西医认为瘙痒主要由传导介质及其受体和传导通路来介导,传导通路主要有组胺依赖型和非组胺依赖型两条神经通路编码,以一般治疗、局部药物疗法、理化疗法、系统疗法和其他疗法为主;中医认为瘙痒的发病主要与“风”相关,将病因病机概括为禀赋不足、外感六淫、阴血不足、情志损伤、瘀血、湿热、饮食不洁七大类,治疗时以方药内治和敷药、外洗、熏洗、针刺、火针等中医外治法为主。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93 97 801466 张强<sup>1</sup>, 曹琪<sup>2</sup>, 李艳彦<sup>1</sup> 针刺调节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8 整理蛋白激酶糖原合成激酶3<i>β</i>(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i>β</i>,GSK-3<i>β</i>)、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yclin dependent kinase 5,CDK5)与磷酸酶2A(phosphothreonyl 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蛋白酶对微管蛋白相关单位(tubulin-associated unit,tau)蛋白磷酸化,以及针刺调节tau蛋白磷酸化的机制,系统阐述针刺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进程中的tau蛋白磷酸化机制,为阐明针刺干预AD的tau蛋白途径提供参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98 102 739002 张鑫<sup>1,2</sup>, 朱田田<sup>1</sup>, 魏玉婷<sup>1</sup>, 严兴科<sup>1</sup>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路径探讨中药调节糖代谢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19 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中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中的属、种等水平而调节血浆胆汁酸代谢,抑制肠与肝中的胆汁酸法尼酯X受体和G蛋白偶联的胆汁酸受体1,从而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抑制肝糖异生和促进肝糖原合成,发挥改善葡萄糖代谢作用。黄芩、黄连、栀子、附子以及黄连解毒汤、葛根芩连汤等调节糖代谢可能是基于影响肠道菌群-胆汁酸路径而实现的。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03 106 690395 赵进东<sup>1,2</sup>, 余婵娟<sup>1</sup>, 程若东<sup>1</sup>, 李金菊<sup>1</sup>, 方朝晖<sup>1,3</sup> 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金匮要略》英译的描述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0 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视角引入描述性翻译研究的三阶段方法论,并运用其对近40年的13种译本的《金匮要略》英译进行全面历时性描述。阐明了以下两点:1)中医学在国内及西方国家的兴衰影响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医英译的规范与倾向。2)随着历史时期的变化,《金匮要略》英译本作为翻译作品在现代医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与社会功能逐步走向中心位置。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07 112 917427 侯跃辉<sup>1</sup>, 赵晓丽<sup>2,3</sup>, 周恩<sup>4</sup> 隐喻的常规性与中医古籍书名中隐喻的翻译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1 对含有隐喻的中医古籍书名翻译进行研究,认为可以根据常规性程度的不同,将中医古籍书名中的隐喻分为高、中、低三类,发现常规性程度的高低对书名中隐喻翻译策略的选择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常规程度高的隐喻多用意译法译出其内涵;常规程度中等的隐喻意译、改译、直译都存在,需视情况而定;常规程度低的隐喻多用直译保留其特色。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13 117 762134 王丹, 史文君 归肾活血汤对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2 <sec> <b>目的</b>探讨归肾活血汤对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2,MMP-2)、MMP-9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sec> <sec> <b>方法</b>选取96例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归肾活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积分。 </sec> <sec> <b>结果</b>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i>P</i><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P-2、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i>P</i><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i>P</i><0.05);治疗后两组月经量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红细胞聚集指数、高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i>P</i><0.05)。 </sec> <sec> <b>结论</b>归肾活血汤治疗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调节患者机体性激素水平,并有利于提升子宫内膜中血管的生成活性。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18 121 782220 张文艳, 黄光荣, 袁媛, 陈莉 化瘀解毒汤对瘀毒内阻型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3 <sec> <b>目的</b>观察化瘀解毒汤对瘀毒内阻型脓毒症患者相关炎症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sec> <sec> <b>方法</b>将瘀毒内阻型脓毒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氢化可的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化瘀解毒汤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s,APACHE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i>α</i>(tumor necrosis factor <i>α</i>,TNF-<i>α</i>)、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并比较患者肠道菌群改变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sec> <sec> <b>结果</b>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血清IL-6与TNF-<i>α</i>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i>P</i><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增加(<i>P</i><0.05),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i>P</i><0.05),且观察组上述菌群数量增加或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i>P</i><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5.00%(57/60)]高于对照组[80.00%(48/60)](<i>P</i><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8.33%(5/60),对照组为10.00%(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 </sec> <sec> <b>结论</b>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化瘀解毒汤治疗瘀毒内阻型脓毒症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22 125 849298 季智杰, 郑志华, 魏峰, 周广军, 金炳岑, 张靖宇, 冯娜娜 术前鼻腔冲洗联合术后康复新液术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4 <sec> <b>目的</b>观察术前鼻腔冲洗联合术后康复新液术腔冲洗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疗效。 </sec> <sec> <b>方法</b>选取60例CRSwNP患者,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甲组给予术前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鼻腔冲洗、术后生理盐水冲洗;乙组给予术前生理盐水术腔冲洗、术后康复新液术腔冲洗;丙组给予术前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鼻腔冲洗联合术后康复新液术腔冲洗,3组术后均干预12周。比较3组术后鼻黏膜功能、鼻窦炎评分系统(CT Lund-Mackay)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腔黏膜上皮化率、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 </sec> <sec> <b>结果</b>术后8周,3组鼻黏液纤毛清除率、鼻黏液纤毛清除速度相比,丙组>乙组>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i><0.05);甲组、乙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丙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甲组、乙组(<i>P</i><0.05);术后12周,3组临床症状评分相比,丙组<乙组<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i><0.05);术后4、8周,3组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相比,丙组<乙组<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i><0.05)。3组术后4、8、12、24周术腔黏膜上皮化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3组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相比,丙组<乙组<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i><0.05);甲组、丙组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甲、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乙组(<i>P</i><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 </sec> <sec> <b>结论</b>术前鼻腔冲洗联合术后康复新液术腔冲洗应用于CRSwNP患者中,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手术效果提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明显,且减轻速度快。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26 130 803841 胡建欢<sup>1</sup>, 任金龙<sup>2</sup> 中医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早发性腹膜炎发生情况的干预效果探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5 <sec> <b>目的</b>观察中医护理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早发性腹膜炎(early-onset peritonitis,EOP)发生情况的干预效果。 </sec> <sec> <b>方法</b>将96例PD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PD专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和出院6个月时腹膜炎发生情况以及腹膜炎发生次数,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atelets-lymphocytes ratio,PLR)、血清白细胞介素1<i>β</i>(interleukin-1<i>β</i>,IL-1<i>β</i>)、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i>α</i>(tumor necrosis factor-<i>α</i>,TNF-<i>α</i>)表达水平;评估患者对中医护理的依从性,分析中医护理依从性与EOP发生率的相关性。 </sec> <sec> <b>结果</b>观察组在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均无EOP发生,对照组同期各发生4例E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i><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和出院6个月时有2名患者出现EOP,对照组同期各有7名患者出现E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i><0.05);两组发生腹膜炎的患者腹膜炎发生次数均为1次,无反复发作情况;干预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NLR、PLR及血清IL-1<i>β</i>、IL-6、IL-10和TNF-<i>α</i>表达水平均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i><0.05);中医护理依从性与EOP发生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敏感性约92.3%,特异性约95.2%(AUC0.990)。 </sec> <sec> <b>结论</b>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PD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降低PD相关性EOP的发生率和发生次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31 134 812828 杨笑笑, 董芳辉, 余妹 基于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液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方案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6 <sec> <b>目的</b>探索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液在治疗食管癌方面的优势。 </sec> <sec> <b>方法</b>纳入经手术治疗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四君子汤联合标准肠内营养液治疗,给予对照组肠内营养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在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炎症指标、黏膜屏障指标和临床症状方面的差异。 </sec> <sec> <b>结果</b>治疗前两组各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营养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i>P</i><0.05);治疗后两组免疫指标即4型辅助性T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 positive,CD4<sup>+</sup>)、8型辅助性T细胞(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 positive,CD8<sup>+</sup>)、CD4/CD8比率(CD4 to CD8 Ratio,CD4<sup>+</sup>/CD8<sup>+</sup>)有所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明显(<i>P</i><0.05);治疗后两组CD8<sup>+</sup>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i>P</i><0.05);治疗后两组炎症指标即肿瘤坏死因子<i>α</i>(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i>α</i>)、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i>P</i><0.05);治疗后两组黏膜屏障指标即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尿L/M(urinary lactulose/mannitol ratio,L/M)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i>P</i><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初次排气时间、初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i>P</i><0.05);观察组术后大便中乳酸杆菌多于对照组,大肠杆菌少于对照组(<i>P</i><0.05)。 </sec> <sec> <b>结论</b>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液可以作为治疗食管癌的有效辅助选择,可以提高术后康复水平,改善肠道微生态。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35 138 798620 陈瑞, 吴艳, 沙娅·玛哈提 益气固肾汤辅助奥普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7 <sec> <b>目的</b>观察自拟益气固肾汤辅助奥普力农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sec> <sec> <b>方法</b>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予奥普力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益气固肾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心血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表达水平、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sec> <sec> <b>结果</b>治疗后两组患者LVDD、LVSD均降低,LVEF、LVFS、HO均升高(<i>P</i><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i>P</i><0.05);6 min步行距离均延长,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i>P</i><0.05);血清NT-proBNP及ET-1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显著(<i>P</i><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54/57)]高于对照组[80.70%(46/57)](<i>P</i><0.05);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i>P</i><0.05)。 </sec> <sec> <b>结论</b>益气固肾汤辅助奥普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疗效,且能降低血清NT-proBNP及ET-1表达水平。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39 143 840676 贾运时, 刘琪, 马秀娟, 宋温婷, 付玉娜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8 <sec> <b>目的</b>通过监测外周血清及卵泡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变化,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影响。 </sec> <sec> <b>方法</b>选择行IVF-ET的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160例,以是否接受TEAS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促排卵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安慰型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促排卵的基础上给予LH202H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BDNF含量变化情况、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情况和获卵数、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sec> <sec> <b>结果</b>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i>P</i><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月经第3天血清中BDNF含量无明显变化(<i>P</i>>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第3天血清中BDNF含量高于治疗前(<i>P</i><0.05),且末次月经第1天血清及卵泡液中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i>P</i><0.05)。两组患者Gn用药天数无明显差异(<i>P</i>>0.05),但观察组Gn用量低于对照组(<i>P</i><0.05);两组获卵数无明显差异(<i>P</i>>0.05),观察组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 </sec> <sec> <b>结论</b>TEAS可上调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BDNF的表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患者IVF-ET治疗过程中Gn用量,改善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44 148 880063 杨柳<sup>1</sup>, 方舟<sup>2</sup>, 周雪源<sup>2</sup>, 徐露<sup>1</sup>, 闻姬<sup>2</sup> 中药热罨包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观察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29 <sec> <b>目的</b>观察中药热罨包联合微波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临床疗效。 </sec> <sec> <b>方法</b>将116例SPI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口服,观察组给予中药热罨包联合微波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血常规指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U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盆腔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监测血清中致痛因子[前列腺素E<sub>2</sub>(prostaglandin E<sub>2</sub>,PGE<sub>2</sub>)、P物质(P substance,SP)]含量,检测子宫动脉微循环指标[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平均速度(mean velocity,Vm)、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Vd)]变化情况。 </sec> <sec> <b>结果</b>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78.85%(41/52)](<i>P</i><0.05);两组NEUT、WBC、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中致痛介质PGE<sub>2</sub>、SP含量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i>P</i><0.05);两组子宫动脉Vs、Vm、Vd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i>P</i><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i>χ</i><sup>2</sup>=9.831,<i>P</i><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i>>0.05)。 </sec> <sec> <b>结论</b>中药热罨包联合微波治疗SPID有确切效果,可改善血常规指标,缓解痛感,减轻临床症状,抑制致痛介质表达,促进子宫血液微循环,操作简便,安全性好。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49 153 844173 钱鸿雁, 许阳阳, 周芹芹 改良敷脐疗法联合雷火灸对卵巢癌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30 <sec> <b>目的</b>探讨改良敷脐疗法联合雷火灸对卵巢癌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 </sec> <sec> <b>方法</b>选择在沧州市人民医院行卵巢癌根治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于术后行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雷火灸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改良敷脐疗法。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消除时间、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grading scale,GSR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sec> <sec> <b>结果</b>治疗7天后,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i>P</i><0.05);治疗后两组GSRS评分均降低(<i>P</i><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i>P</i><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8.00%(98/100)]高于对照组[90.00%(90/100)](<i>P</i><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sec> <sec> <b>结论</b>改良敷脐疗法联合雷火灸有助于改善卵巢癌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可有效减轻患者胃肠紊乱症状,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54 157 819002 李聪先, 孙广宇, 孙波, 宋艳敏, 李程程, 孙金豹, 肖平 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331 <sec> <b>目的</b>观察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影响。 </sec> <sec> <b>方法</b>将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上肢水肿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内收、后伸及前屈角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sec> <sec> <b>结果</b>治疗后,两组患者虎口掌径、腕横纹、前臂中点、肘横纹、上臂中点的周径均缩小,且观察组缩小程度更明显(<i>P</i><0.01);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且观察组增大更明显(<i>P</i><0.01);总有效率观察组[82.35%(28/34)]高于对照组[55.88%(19/34)](<i>P</i><0.05)。 </sec> <sec> <b>结论</b>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良好,能有效减轻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sec>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3期 158 161 792583 崔小夏, 李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