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影响。
方法
将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上肢水肿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内收、后伸及前屈角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虎口掌径、腕横纹、前臂中点、肘横纹、上臂中点的周径均缩小,且观察组缩小程度更明显(P<0.01);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且观察组增大更明显(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82.35%(28/34)]高于对照组[55.88%(19/34)](P<0.05)。
结论
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良好,能有效减轻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手术为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计
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估算依据《临床试验样本量含量的计算
1.2 临床资料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就诊于衡水市人民医院的68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观察组年龄44~63岁,平均(56.98±6.36)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6.25±3.91)kg/
1.3 诊断标准
乳腺癌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
1.4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经病理检查证实者;2)年龄30~65岁者;3)乳腺癌根治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者;4)上肢水肿属Ⅰ、Ⅱ级者;5)预计生存期超过6个月者;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1)水肿上肢已合并有破损者;2)对本次治疗方案过敏者;3)不能耐受放疗者;4)不能配合完全研究者;5)智力障碍者;6)伴严重肝、脾、胆等功能不全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措施,如佩戴弹力绷带、抬高患肢、向心性按摩等,每天2次,每次约30 min;硫酸镁溶液(南昌白云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93036,规格:500 g/袋)湿敷,每次以50%硫酸镁溶液消毒纱布湿敷于上肢水肿局部,每天2次,每次约30 min。
1.6.2 观察组
于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1)中药敷贴:取中脘、足三里(双侧)、期门(双侧)、行间(双侧)等穴,以活血散瘀汤贴敷。活血散瘀汤药物组成:苏木9 g,赤芍12 g,白芍9 g,红花10 g,桃仁12 g,鬼箭羽12 g,三棱12 g,莪术12 g,木香9 g,陈皮9 g。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与陈醋、黄酒调制成药饼备用,对以上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将药饼置于治疗贴上,固定于上述穴位,分别于上午及下午贴敷,每次4 h。2)刺络拔罐:取患侧上肢外关、手三里、肩贞、尺泽及内关等穴,三棱针点刺,采用气罐拔罐,气罐压力以局部高出皮肤1~2 cm为宜,留罐10 min,每周2次。
两组均治疗4周。
1.7 观察指标
1.7.1 上肢水肿症状
治疗前后,对手臂五点周径进行监测,包括虎口掌径、腕横纹、前臂中点、肘横纹、上臂中点。
1.7.2 肩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后,运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收、后伸、前屈角度,均检测3次,取3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7.3 临床疗效
参考《乳腺癌综合诊疗学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2 结果
2.1 水肿周径
治疗后两组患者虎口掌径、腕横纹、前臂中点、肘横纹、上臂中点的周径均缩小,且观察组缩小程度更明显(P<0.01)。见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虎口掌径 | 腕横纹 | 前臂中点 | 肘横纹 | 上臂中点 |
---|---|---|---|---|---|---|---|
对照组 | 34 | 治疗前 | 18.51±3.36 | 15.41±2.92 | 22.64±3.83 | 24.63±3.99 | 28.71±4.16 |
治疗后 |
17.22±3.1 |
14.31±2.8 |
21.33±3.6 |
23.51±3.8 |
27.33±4.1 | ||
观察组 | 34 | 治疗前 | 18.39±3.34 | 15.25±2.89 | 22.49±3.81 | 24.53±3.96 | 28.81±4.18 |
治疗后 |
16.41±3.0 |
13.46±2.7 |
20.41±3.5 |
22.44±3.7 |
26.48±4.0 |
注: *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2 肩关节活动度
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外展、内收、后伸及前屈的角度均增大,且观察组增大更显著(P<0.01)。见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外展 | 内收 | 后伸 | 前屈 |
---|---|---|---|---|---|---|
对照组 | 34 | 治疗前 | 75.22±8.93 | 16.88±3.11 | 26.81±4.13 | 57.93±7.22 |
治疗后 |
126.38±14.0 |
26.44±4.6 |
36.08±5.1 |
77.43±9.3 | ||
观察组 | 34 | 治疗前 | 75.40±9.03 | 16.94±3.14 | 26.67±4.10 | 57.82±7.19 |
治疗后 |
151.46±17.1 |
33.75±4.9 |
43.46±5.9 |
85.46±10.2 |
注: *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2.3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3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35%(28/34)。对照组显效7例,好转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55.88%(19/3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早期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根治疗法,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放化疗易损伤淋巴管,致使上肢淋巴难以正常回流,引发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使患者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严重炎性反应,影响上肢功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属中医学“水肿”“溢满”等范畴,认为乳腺癌的病位在乳房。乳头属厥阴肝经,患者情志不畅,导致肝气久郁,气郁结聚于乳络,肝气横逆犯脾,引起气血生化、输布障碍,日久发为乳腺
本研究以活血散瘀汤进行贴敷治疗,方中赤芍、苏木、红花、桃仁活血祛瘀,通调血脉;三棱、莪术破癥消积,行气止痛;鬼箭羽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木香行气止痛、健脾调中;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白芍缓急止痛。本研究将中药饮片研末,制成药饼贴敷于腧穴,发挥药物治疗与腧穴渗透的双重作用。本研究所选中脘穴为八会穴之腑会,其作用为健脾和胃、调理胃腑气机;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期门是肝之募穴,可疏肝气、理肝血;行间为肝经荥穴,荥穴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具有泻热平肝、疏肝理气的功效。刺络法直接作用于患肢表皮、络脉,可促进瘀血、积液排出,发挥疏通经络、消散瘀滞等作用。拔罐可直接作用于肌表,经负压产生的吸附力可刺激局部经络、腧穴发挥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虎口掌径、腕横纹、前臂中点、肘横纹、上臂中点的周径均减小,且观察组减小更显著;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且观察组增大更显著;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以上结果表明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患者上肢水肿程度,改善上肢关节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敷贴联合刺络拔罐干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良好,能有效减轻上肢水肿程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且安全性好。
参考文献
吴芳,李仁,刘素珍,等.中医循经消肿“七步法”联合助眠支架治疗乳腺癌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23,36(1):96-100. [百度学术]
金惠,王水英,孙宇,等.中药联合放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3,16(5):751-755. [百度学术]
TANTAWY S A,ABDELBASSET W K,NAMBI G,et al.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and pressure garment on secondary upper extremity lymphedema and quality of life following mastec-tom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tegr Cancer Ther,2019,18(7):1534-1544. [百度学术]
安红丽,陈红根,陈华.中药熏洗联合推拿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或放疗后上肢淋巴水肿3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6,48(12):59-60. [百度学术]
肖金禾,裴晓华,张小苗,等.中药外治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Meta分析[J].中医学报,2019,34(4):891- 896. [百度学术]
衣珊,吴玉华.吴玉华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经验总结[J].亚太传统医药,2019,5(12):97-98. [百度学术]
刘建平.临床试验样本含量的计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7):536-538. [百度学术]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淋巴水肿治疗学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21,17(6):457-461. [百度学术]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9):695-759. [百度学术]
李佩文.邹丽琰.乳腺癌综合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674-675. [百度学术]
高城闻,王维娜,赵海彬.疏肝通络汤结合理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及皮肤组织TGF-β1、类糜蛋白酶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3,36(5):98-101. [百度学术]
黄妍丽,曹贤畅.中药熏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观察[J].肿瘤药学,2021,11(2):244- 248. [百度学术]
霍永平,阎丽婷,夏利敏,等.地奥司明联合负压淋巴回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1,24(4):296-298. [百度学术]
周敏.中医情志护理对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和体液免疫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5):559-562. [百度学术]
谭崇赋,徐旭英.中医内外合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J].北京中医药,2020,39(7):713-716. [百度学术]
徐岚,郭阳阳,何宗美,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联合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在微波消融治疗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23,36(6):126-129. [百度学术]
刘冬博,王勋.消癌顺气汤配合化疗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癌34例[J].河南中医,2020,40(1):82-85. [百度学术]
李阳,黄立中,龚辉,等.中医情志疗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存质量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10):54-56. [百度学术]
高甦,王笑民,杨国旺,等.疏肝通络中药配合理疗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8):63-64. [百度学术]